总第15期 逐条解读:《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

前言

2019年5月5日,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在其官网和官方公众号发布《关于征求〈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相较于《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自评估指南》(以下简称“《App自评估指南》”)主要适用于App运营者对其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进行自查自纠,《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提供指引的同时,还明确界定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为App评估和处置提供参考。全文共七大认定方面、三十九项具体认定方法。内容更加细化,更加针对App专项治理过程中举报的突出问题。

本热点话题通过逐条解析的方式,对《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进行解读。

返回顶部

专业解读

落实《关于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的公告》 ,依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国家标准《个人信息安全规范》,制定本文件。

律师解读:该部分主要说明了《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的制定依据。 

一、没有公开收集使用规则的情形

1.没有隐私政策、用户协议,或者隐私政策、用户协议中没有相关收集使用规则的内容;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需要具有相关收集使用规则。 

2.在App安装、使用等过程中均未通过弹窗、链接等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或隐私政策链接无效、文本无法正常显示;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提示阅读隐私政策并确保隐私政策可读性,进而确保收集使用规则方便用户阅读。 

3.进入App主功能界面后,多于4次点击、滑动才能访问到隐私政策;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隐私政策需要易于访问。 

4.其他违反公开收集使用规则要求的情形。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用于对违反公开收集使用规则要求的兜底。 

二、没有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情形

1.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违反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如仅仅以改善程序功能、提高用户体验、定向推送等为目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并确保符合合法、正当、必要的基本原则。 

2.没有逐一列出收集个人信息的类型、频率,特别是针对个人敏感信息;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逐项列举收集个人信息特别是个人敏感信息的类型和频率。在《App自评估指南》评估点7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信息安全规范》的要求,该条增加了列示收集个人信息频率的要求。 

3.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发生变化,未以适当方式通知用户,适当方式包括更新隐私政策并提醒用户重新阅读授权等;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在重要情况变更导致隐私政策更新时需要对用户进行适当通知。《App自评估指南》评估点18列举了更多需要更新隐私政策的情形和通知方式。 

4.在申请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未告知收集使用的目的,如在申请调阅通讯录时没有说明原因;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申请可收集个人信息的权限时需要告知收集使用的目的。 

5.每次要求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时,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未同步实时说明原因;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在需要用户提供个人敏感信息时每次应同步实时说明原因。该条是首次提出的针对个人敏感信息的更加细化、更加严格的要求,充分体现对于个人敏感信息的突出保护。 

6.有关收集使用规则的内容晦涩难懂、冗长繁琐;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收集使用规则内容的易读性。 

7.其他没有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的情形。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用于对违反明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要求的兜底。 

三、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形

1.未经同意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如App首次运行、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前就开始收集个人信息;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需要获得用户同意后方可收集个人信息。 

2.用户明确拒绝后,仍收集个人信息,如用户不同意被收集地理位置信息时仍然收集;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用户明确拒绝后不得收集个人信息。用户明确拒绝后仍然收集个人信息,丧失了收集个人信息的合法性基础。 

3.实际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超出用户授权的范围;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实际收集使用的个人信息与用户授权的范围应保持一致。 

4.利用用户信息和算法定向推送新闻、广告等,未提供终止定向推送的选项;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定向推送新闻、广告时需要提供终止定向推送的选项。 

5.未经用户同意,私自调用可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权限;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调用可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权限需要经用户同意。用户同意是调用可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权限的合法性基础。 

6.在未打开或使用App时,App后台调用用户个人信息;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在未打开或使用App时不得在App后台调用用户个人信息。该条是对收集个人信息最小必要要求的具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实现按照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功能所必需的最低频率收集。 

7.未经用户同意私自更改用户设置的权限,包括App更新时将用户设置的权限恢复到默认状态;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不得未经用户同意私自更改用户权限设置。《App自评估指南》评估点29对此也进行了规定。 

8.用户明确拒绝App收集个人信息请求,App仍频繁征求用户同意,干扰用户正常使用;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不得在用户明确拒绝收集个人信息请求后继续索要权限、打扰用户。 

9.违背与用户约定,不按隐私政策中的收集使用规则收集使用个人信息;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按照与用户约定的隐私政策中的收集使用规则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该条与本部分第3条内容具有相关性。 

10.其他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形。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用于规制未经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形的兜底。 

四、违反必要性原则,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的情形

1.实际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与现有业务功能无关,无关是指该类信息并非实现现有业务功能所必需;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实际收集的个人信息类型应为现有业务功能所必需。 

2.在用户使用业务功能时,收集个人信息的频率等超出所使用的业务功能需要;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在用户使用业务功能时收集个人信息的频率应满足所使用的业务功能需要。 

3.捆绑多项业务功能一揽子征求用户同意,不同意则不提供任何单一服务;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不得捆绑多项业务功能要求用户一揽子授权。 

4.当用户拒绝某一业务功能收集个人信息的请求时,App停止提供其他业务功能;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用户拒绝某一业务功能收集个人信息的请求时,不得停止提供其他业务功能。 

5.如提供未经注册即可使用(如支持浏览、游客模式)的业务功能,用户若不同意收集此类业务功能所需以外的个人信息,App拒绝提供所有服务;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用户拒绝提供个人信息应仅影响与所拒绝提供个人信息相关的业务功能,不得影响其他业务功能的使用。 

6.新增业务功能时,需收集的个人信息超出原有同意范围,如用户不同意收集,则拒绝提供原有业务功能,新增业务功能将取代原有业务功能的除外;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新增业务功能超出原有个人信息同意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用户不同意不得拒绝提供原有业务功能,但新增业务取代原有业务功能导致业务功能发生变更的除外。 

7.申请打开可收集无关信息的权限;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不得申请打开可收集无关信息的权限。 

8.其他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的情形。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用于规制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情形的兜底。 

五、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形

1.未经同意,且未做匿名化处理,从客户端直接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包括App客户端嵌入第三方代码、插件(如sdk)等方式向第三方提供;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规制从客户端直接在未经同意且未做匿名化处理的情况下向第三方提供个人信息。 

2.数据传输至App服务器后,未经同意,且未经匿名化处理,向第三方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数据传输至App服务器后应经过用户同意或经匿名化处理后方可向第三方提供其收集的个人信息。与上条相似,该条旨在规范数据传输至App服务器后对外提供个人信息的合法性。 

3.其他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的情形。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用于规制未经同意向他人提供个人信息情形的兜底。 

六、未按法律规定提供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功能的情形

1.未提供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注销用户账号的功能;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提供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注销用户账号的功能。 

2.对于提供在线操作方式、客服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的,进行相关操作未响应的;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提供在线操作方式、客服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的,进行相关操作应有所响应并确保实现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的目的。 

3.需人工处理的,受理后未在承诺时限内(无承诺时限的,以15个工作日为限)完成核查和处理的;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需人工受理删除或更正个人信息的在受理后应在承诺时限内完成核查和处理,无承诺时限的,以15个工作日为限。 

4.更正、删除或注销操作提示完成后,依然未能更正、删除个人信息,注销用户账号的;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更正、删除或注销操作提示完成后应确保实现个人信息更正、删除或用户账号的注销。 

5.其他未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的情形。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用于规制未采取措施予以删除或者更正情形的兜底。 

七、侵犯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合法权益的情形

1.未经监护人同意,收集使用14周岁以下(含)未成年人个人信息;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收集使用14周岁以下(含)未成年人个人信息需要经过监护人同意。 

2.未经监护人同意,利用14周岁以下(含)未成年人信息和算法开展个性化推送新闻、时政信息、广告等定向推送活动。

律师解读:该条主要要求利用14周岁以下(含)未成年人信息和算法开展个性化推送新闻、时政信息、广告等定向推送活动时,需获得监护人的同意。 

返回顶部

结语

《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的制定和公开征求意见,标志着App违法违规专项治理行动的步伐又向前迈进重要的一步。在参照《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自评估指南》进行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建议结合《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的要求,进行相应合规准备,并及时关注《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征求意见稿)的进展。待《App违法违规认定方法》正式发布后,及时按照相应要求进行查漏补缺,降低被认定为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风险。

(本文转自公众号“金融科技新视界”)

返回顶部

作者介绍

刘新宇 律师

中伦律师事务所金融部合伙人

邮箱:jeffreyliu@zhonglun.com

主要业务领域:金融产品研发、公司并购、数据与隐私保护、争议解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