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84期 ChatGPT商业使用的法律风险分析与合规应对

编者按

近日,ChatGPT概念火热,引发了全民的讨论。ChatGPT实际上是一种AIGC应用,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这项新技术。当前,ChatGPT可以总结财报要点、提供日常问题咨询、提供编程示例及检查,有用户使用ChatGPT通过美国医学执照考试、沃顿商学院MBA期末考试及美国司法考试,近日甚至出现医学论文预印本和已发表的文章正式赋予了ChatGPT作者身份。ChatGPT的“超能力”既让各行业感到兴奋,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责任、法律风险方面的隐忧。本期专题对于是否可以使用ChatGPT作为生产力工具,使用过程中又存在哪些法律风险等热点问题进行详细解析,供读者参考。

一、什么是ChatGPT?

根据ChatGPT自己的回答:

ChatGPT是OpenAI公司训练的一种语言模型。它使用了GPT-3技术(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3),是一种大规模的自然语言生成模型。

ChatGPT可以被用于各种语言生成任务,如对话生成、文本生成、文本分类等。它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语料,并通过预先训练的方式来实现语言生成。

ChatGPT可以对用户的询问进行分析,生成相应的回答,从而实现人机交互。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客服机器人、问答系统、智能助理等场景。

总的来说,ChatGPT是一种强大的语言生成技术,可以为各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提供帮助。

返回顶部

二、ChatGPT是如何工作的?

这个问题,毫无疑问,ChatGPT自己的回答远远比自媒体上的Up主的自己解读更为权威。

根据ChatGPT自己的回答

ChatGPT工作原理如下:

预先训练:在预先训练阶段,ChatGPT通过学习大量的文本语料来构建语言模型。这些语料包括各种文本,如新闻、小说、博客等。通过对语料的学习,ChatGPT可以捕捉语言的语法、语义和惯用法。

模型构建:在模型构建阶段,ChatGPT使用Transformer模型作为基础架构。Transformer模型是一种多层的神经网络,可以自动学习语言的长期依赖关系。

输入处理:当用户输入询问时,ChatGPT先将询问转换为数字序列,然后通过模型生成相应的回答。

回答生成:在回答生成阶段,ChatGPT通过分析询问的语义和上下文,生成合适的回答。

输出处理:最后,ChatGPT将生成的回答从数字序列转换为文本,输出给用户。

总的来说,ChatGPT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学习大量的语料,构建模型,处理用户输入,生成回答,最终实现人机交互。它在语言生成领域有着卓越的表现。

返回顶部

三、ChatGPT的商业使用场景是什么?

根据ChatGPT自己的回答

ChatGPT可以在以下商业使用场景中使用:

聊天机器人:ChatGPT可以作为聊天机器人,为用户提供实时的问答服务。

客服服务:ChatGPT可以替代人工客服,帮助用户解决咨询问题,提高客服效率。

智能客服代理:ChatGPT可以作为人工客服的辅助工具,帮助客服解决重复性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智能写作助手:ChatGPT可以帮助作者快速生成文本,提高写作效率。

智能翻译:ChatGPT可以帮助用户快速翻译文本,提高翻译效率。

语音识别和生成:ChatGPT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语音识别和生成,实现语音交互。

数据分析:ChatGPT可以帮助用户对数据进行分析,生成报告等。

总的来说,ChatGPT可以在多种场景中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机交互等。

返回顶部

四、ChatGPT生成的结果的著作权属于谁?

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根据ChatGPT自己的回答

ChatGPT生成的结果一般不会有著作权,因为它们是由计算机程序根据大量训练数据生成的。但是,如果生成的结果是从特定的文本或作品中摘录或复制的,那么可能存在著作权问题。因此,使用ChatGPT生成的结果时,应该注意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鉴于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归属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又重复多次问了这个问题,我们注意到,ChatGPT每次的回复并不相同。

根据ChatGPT第二次回答

生成的文本的著作权归使用者所有。作为一种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 只是生成文本的工具,并不拥有生成的文本的著作权。

在使用ChatGPT时,使用者需要遵守OpenAI的服务条款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生成的文本的合法性和正确性。

根据ChatGPT第三次回答

生成的结果的著作权一般属于生成该结果的使用者。不过,这也取决于使用ChatGPT生成结果的合同和具体情况,因此我建议您阅读相关协议和合同,以了解有关细节。

一般情况下,使用ChatGPT生成的结果是受著作权法和其他知识产权法的保护的,因此不能擅自使用、复制、分发或进行其他侵权行为。如果您想使用生成的结果,请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确保您拥有必要的权限和授权。

我们的理解是,这个问题可能短期不会有确定性的答案。其原因在于,

(1)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而ChaGPT生成的结果并不一定是“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

(2)虽然深圳南山法院在Dreamwriter一案中支持了腾讯公司的诉讼请求,认可AI创作的文章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而且是原告主持创作的法人作品。但是中国并不是判例法国家,而且Dreamwriter一案并不能简单推理到ChatGPT中。

(3)如果有10个用户同时或者接近同时问了同一个问题,生成结果高度类似,那么著作权如何归属?

(4)如果用户要求ChatGPT用一个知名作家的风格描述一个事物,那么著作权应该如何归属?

帮我用刘慈欣的语言风格说一下数字永生到底是什么?

好的,这是用刘慈欣的语言风格描述数字永生的示例:

“数字永生,那是我们未来的标志。它是我们知识、思想、记忆、情感的承载体,它以更高效、更精准、更不可破坏的方式保存着人类的进化历程。数字永生,那是我们不朽的证明,是我们不息的探索,是我们不断的演化。数字永生,那是我们进入未来的基石,那是我们对智慧的永恒追求。”

返回顶部

五、ChatGPT法律风险分析

(一) ChatGPT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

使用ChatGPT时存在一些潜在的法律风险,具体如下: 

请确保使用生成的内容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

这些风险仅是部分潜在风险的例子,并不能涵盖所有情况。如果您使用 ChatGPT,请确保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鉴于这个问题极其重要,我们就这个问题多次提问,ChatGPT补充了如下的风险: 

(二)法律风险分析

1. ChatGPT虽然强大,但并不完美。我们从另外一则英文媒体的报道来看一下ChatGPT的法律风险。根据Bloomberg 2022年12月23日的一篇报道,Open AI Inc,最近刚刚把其内部法务团队扩充了一倍。由此可以判断,随着ChatGPT的走红,Open AI Inc也意识到了其法律、合规的风险问题。

2. 作为一个全新的物种,ChatGPT面临着诸多的法律风险,譬如我们讨论过的著作权问题、商标侵权问题、偏见与歧视问题、数据合规与隐私问题、侮辱与诽谤问题、虚假消息以及误导公众的问题等等。

3. 中国作为在AI领域的领先大国,对于AI的监管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2023年1月10日生效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深度合成规定》”)是ChatGPT以及类似项目监管最核心的法规。

根据《深度合成规定》第二十三条,本规定中下列用语的含义,深度合成技术,是指利用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生成合成类算法制作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网络信息的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六种业务模式,其中第一种就是(一)篇章生成、文本风格转换、问答对话等生成或者编辑文本内容的技术。

毫无疑问,ChatGPT属于《深度合成规定》的监管范围。 

返回顶部

六、ChatGPT生成内容是否可以成为作品?

ChatGPT既可以直接回答用户的简单问题,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创作出故事梗概、学术论文、诗歌、工作周报,其回答的内容根据用户的问题具有多样性。目前对于ChatGPT等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并没有进行特殊规定,世界各国对此也多处于空白状态。从理论上分析,《著作权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故我国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需要满足下列构成要件:属于文学、艺术、科学领域;具有独创性;能以某种形式复制;智力成果。因此,无论自然人所创作的内容还是AI生成的内容,需要满足前述构成要件才为法律规定的作品,还需结合具体主张的内容情况予以个案分析。

此前,对于AI生成内容的著作权问题,我国已经有在先判例。例如在(2019)粤0305民初14010号案件中,原告腾讯公司主张AI软件生成的文章构成作品。南山区法院从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与生成过程来分析,认为“Dreamwriter软件的自动运行并非无缘无故或具有自我意识,其自动运行的方式体现了原告的选择,也是由Dreamwriter软件这一技术本身的特性所决定……从涉案文章的生成过程来分析,该文章的表现形式是由原告主创团队相关人员个性化的安排与选择所决定的,其表现形式并非唯一,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最终认定腾讯公司主张的文章构成《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

综上所述,ChatGPT生成内容是否构成作品仍需根据其回答的具体形式而确定,如果回答内容是故事梗概、学术论文、诗歌等,能够体现出个性化的安排与选择,应认为从表现形式及生产过程中都具有独创性,构成文字作品。

返回顶部

七、ChatGPT内容是否可以商业使用?

从技术原理上来看,当前的ChatGPT内容仍是经过对模型训练、强化学习、监督学习后根据算法输出的结果,其不具有自主意识不能视为作者。而ChatGPT平台由OpenAI公司组织开发完成,其所输出的内容是经研发人员智力活动下诞生智力成果的体现,将AI的作品的著作权归于AI的创造者更具有合理依据。例如在前述的(2019)粤0305民初14010号案件,南山区法院根据《著作权法》第11条关于“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视为作者”的规定,将涉案文章的作者确定为原告腾讯公司。因此,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及相关判例可知,当前我国《著作权法》项下的相关AI生成内容按原则归属为AI工具的开发者,用户是否可以将ChatGPT内容进行商业性使用取决于OpenAI的政策。

OpenAI在平台《使用协议》第3(a)条明确约定,“您可以向服务提供输入,并接收服务根据输入产生和返回的输出。输入和输出统称为‘内容’。在双方之间以及在适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您拥有所有输入内容,并且在您遵守本条款的前提下,OpenAI特此向您转让其对输出内容的所有权利、所有权和利益。OpenAI可在必要时使用内容以提供和维护服务、遵守适用法律和执行我们的政策。您对内容负责,包括确保其不违反任何适用法律或本条款。”根据前述约定可知,ChatGPT所输出内容的所有权利和权益均转让给用户所有,用户可以根据其需求自行使用相关输出内容,也并不限制用户进行商业性使用。因此,在遵循OpenAI使用协议的情况下,用户可以自由的使用ChatGPT的内容,这就为公司将其作为生产力工具铺平了道路。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OpenAI在平台《使用协议》第3(b)条也明确“由于机器学习的性质,输出在不同用户之间可能不是唯一的,服务可能为OpenAI或第三方产生相同或类似的输出。例如,您可能向一个模型提供诸如‘天空是什么颜色’的输入,并收到诸如‘天空是蓝色’的输出。其他用户也可以提出类似的问题并收到相同的回应。由其他用户要求并为其产生的回应不被视为您的内容。”其他用户也有可能根据相同的问题获得相同或类似的输出,并同样获得OpenAI的权利转让,故对于该等内容可能无法完全为某一用户所独占,相关风险还应有提前的认识。

返回顶部

八、商业使用ChatGPT内容需关注的法律风险

ChatGPT为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其潜在的法律风险亦值得关注。特别是对于想要将ChatGPT内容应用于商业领域的公司而言,应理性的平衡ChatGPT可能带来的收益及对应的合规成本。根据学界的讨论及我们的相关法律服务经验,我们理解在商业使用ChatGPT内容时可能存在如下法律风险:

(一)著作权侵权风险 

(二)数据来源合规风险 

(三)商业秘密泄密风险 

(四)内容合规风险 

(五)网络使用风险 

(六)行政监管风险 

返回顶部

九、商业使用ChatGPT内容的合规建议

如前所述,目前国内公司可以较为自由对ChatGPT内容进行商业使用以作为生产力工具,但同时应关注其可能潜在的法律风险,注意履行相应合规义务。对此,我们结合法律规定、司法实践及我们的法律服务经验,对相关公司提出如下合规管理建议:

1、公司应租赁使用国际专线,且仅用于内部办公。网络连接问题是将ChatGPT内容落地进行商业使用的基本前提,对此公司应履行相应的申请手续,租赁使用合规的国际专线,不得私自使用未经备案的网络服务。

2、向员工公开传达保密义务,及时更新企业保密制度。为了降低在使用ChatGPT工具出现泄密问题,我们建议公司应通过电子邮件等公告方式定期提醒公司员工的保密义务,明确应保密的具体对象。同时如有必要,我们建议公司应及时更新企业管理制度,对于未能遵循管理制度的员工及时进行教育惩戒,完善公司的商业秘密保护体系。

3、对ChatGPT内容的使用及时公示。如果一家公司使用 ChatGPT为用户提供服务,应向用户明示收集使用了哪些数据,生成提供了哪些内容并可以提示用户ChatGPT内容可能存在缺点及不足,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及选择权。

4、采取措施对生成内容进行控制。ChatGPT生成的内容既取决于其训练的语料库,也取决于用户提问的方式。如公司需要将ChatGPT投入文学创作,应通过可行措施来限制侵犯现有作品的著作权,避免定义特定的作品的输出内容或作品输出风格,例如应使用“请以甄嬛历史原型为背景写一部言情小说”,而不应使用“请以《甄嬛传》为背景写一部言情小说”,应使用“请站在中立角度对俄乌战争进行评论”,而不应使用“请以胡锡进的语言风格对俄乌战争进行评论”。

5、对ChatGPT的输出结果进行监测及引导。考虑到目前ChatGPT内容仍存在准确性问题,我们建议如公司将其用于智能客服系统时,应对其内容进行监测及控制。一方面提示用户相关回复内容可能真实性、准确性方面存在偏差,另一方面应建立禁止问题目录,如发现用户询问特定问题时,应当引导用户直接求助人工客服。

6、谨慎将ChatGPT在社科领域、社会生活领域使用。目前ChatGPT在科学领域、技术领域的回答较为擅长,能够给予用户较大的帮助及协助。但在社科领域、社会生活领域中,由于训练数据的不足,常常出现较为明显的错误,且即使用户反馈其错误依然无法短期内自行修正。因此,为了避免该等错误带来的风险,我们建议公司谨慎的在社科领域、社会生活领域直接使用ChatGPT的相关内容,如需使用应再次核实出处,确保有切实事实依据。

返回顶部

更多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