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商网注]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皖政[2021]59号),此文件已被废止。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意见
皖政[2017]62号
2017年4月27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全面提升林业质量效益,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面增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把保护生态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自然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增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坚持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林业,促进绿色富民惠民,增进人民群众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获得感。
--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途径,强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全面提升林业的多种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基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三、总体目标
到2021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00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退化林修复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5%以上;完成森林抚育2000万亩,年均增加森林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以上;实现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性收入年均增长10%。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加强2500万亩公益林管护,提高公益林管护能力和水平。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善并落实天然林保护政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全面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林业防灾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治理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提升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实施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日常巡护和监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新建一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加快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积极申报扬子鳄国家公园。
(二)实施造林绿化攻坚工程。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植树增绿相结合,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国土空间。实施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快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重点推进江淮分水岭绿化、石质山地造林、废弃矿山复绿和提升“三线三边”绿化水平。完善皖北和沿淮、沿江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构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完成农田林网庇护面积1000万亩。深入推进森林城市(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新增4个国家森林城市、20个省级森林城市、200个省级森林城镇、750个森林村庄,着力创建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3000千米。
(三)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巩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全面加强新造林保育养护,提高保存率和郁闭度。加大中幼林抚育间伐力度,促其健康生长,增加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实行改造、培育、更新等多措并举,推进退化林修复,切实解决一些林分过密、过纯、过疏和老化等问题。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积极培育混交林和异龄复层林,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全面增强森林的多种功能。
......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部分省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皖政[2021]59号),此文件已被废止。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的意见
皖政[2017]62号
2017年4月27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和《安徽省五大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国土绿化步伐,全面提升林业质量效益,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省政府决定在全省组织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全面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面增强林业生态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机统一,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保护优先。把保护生态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加强自然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面增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坚持改善民生。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林业,促进绿色富民惠民,增进人民群众发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获得感。
--坚持绿色发展。把绿色发展作为重要途径,强化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加快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全面提升林业的多种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基本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创新驱动,进一步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三、总体目标
到2021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300万亩、封山育林300万亩、退化林修复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35%以上;完成森林抚育2000万亩,年均增加森林蓄积量1000万立方米,森林总蓄积量达到2.8亿立方米以上;实现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林业总产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山区农民林业综合性收入年均增长10%。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加强2500万亩公益林管护,提高公益林管护能力和水平。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善并落实天然林保护政策。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全面加强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等林业防灾体系建设,积极预防和治理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提升林业灾害监控与应急处置能力。实施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强日常巡护和监测,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新建一批国家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森林、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加快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积极申报扬子鳄国家公园。
(二)实施造林绿化攻坚工程。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植树增绿相结合,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绿化美化国土空间。实施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加快构建皖江绿色生态廊道。重点推进江淮分水岭绿化、石质山地造林、废弃矿山复绿和提升“三线三边”绿化水平。完善皖北和沿淮、沿江平原地区的农田林网,构建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完成农田林网庇护面积1000万亩。深入推进森林城市(镇)、森林村庄和森林长廊创建活动,新增4个国家森林城市、20个省级森林城市、200个省级森林城镇、750个森林村庄,着力创建皖江国家森林城市群,新建森林长廊示范段3000千米。
(三)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巩固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全面加强新造林保育养护,提高保存率和郁闭度。加大中幼林抚育间伐力度,促其健康生长,增加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实行改造、培育、更新等多措并举,推进退化林修复,切实解决一些林分过密、过纯、过疏和老化等问题。加强林木良种选育,大力发展优良乡土树种、珍贵树种,积极培育混交林和异龄复层林,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全面增强森林的多种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