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商网注]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1990-2013年市政府规范性和政策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沈政发[2016]55号),此文件已失效。
关于印发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沈政发[2010]31号
2010年8月21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是我市应对城市化和推进建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市产业结构多元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支撑。今后6年,是我市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的关键时期,要以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为核心,依托远大集团、北方重工等重点企业,加强招商,积极推进园区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法库陶瓷、于洪家具、沈阳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共同发展的现代建筑产业空间格局。各地区、各部门要以《规划》为指导,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建筑产业之都做出新的贡献。
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
现代建筑产业是以满足现代建筑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现代建材产品制造加工业为主体,施工安装、装备制造以及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做强做大现代建筑产业,按照市委第105次常委会议和第33次市长办公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决定,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0年至2015年,远期目标展望到2020年。重点规划沈阳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
一、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发展现状。
1 历史基础雄厚。我市是全国重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时期曾有一批重要的建材企业落户沈阳。原沈阳陶瓷厂、沈阳玻璃厂、沈阳耐火材料厂等企业,均为我国建材行业的知名企业。作为老工业基地,曾为广东佛山、河北唐山、山东博山等地输送了大批陶瓷专业人才。在机械装备领域,沈阳建筑机械厂、沈阳重型机器厂、沈阳矿山机械厂、沈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为我国建材行业和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的装备,为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规模优势突出。2008年全市现代建筑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1亿元、工业增加值2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87家,从业人员10 7万人,总资产505 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4 9%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 6%,仅次于机械装备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全市第三大优势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全市现代建筑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0亿元、工业增加值301亿元。
3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在传统建材领域,基本涵盖了水泥、石材、玻璃、陶瓷等非金属矿物制品领域的产品门类。经过多年结构调整,形成了以集成式多功能墙体(幕墙)业、电梯制造业、建筑工程机械和建材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主要产品包括建筑墙体、建筑金属结构、木制品、陶瓷、建筑机电产品、建工机械、建材装备等。
4 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远大企业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幕墙供应商,拥有全球22家分公司,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全国铝加工十强的沈阳辽沈铝业集团铝合金建筑型材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博林特电梯公司已进入国际电梯先进行列,沈阳东芝电梯成为东芝集团研制高品质电梯的重要基地。北方重工、三洋重工、北方交通等企业在建材装备、建筑机械、道路施工机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电梯、幕墙、大型立磨、大型输送设备、盾构机、人造板材生产线、篦冷机、大型堆取料机、大型建筑塔吊、高空作业设备、筑养路机械等产品具有较高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5 产业呈集聚发展趋势。2008年,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现代墙体、建筑工程机械与建材装备的销售额分别占全市的67%和73%,园区规模以上企业7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4家,拥有沈阳远大、北方重工、北方交通等优势企业。法库陶瓷产业园、苏家屯钢管产业集群和水泥制品基地、东北木材环保产业园、建筑玻璃产业基地、于洪五金产业集群、东北家具集散中心、沈阳板材工业园、东陵铝塑材产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
(二)机遇与挑战。
1 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进程中,城市化率将从2009年的46%提高到2020年的55%-60%,期间每年的建筑规模将保持在22亿-2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15亿平方米左右。环渤海和东北地区建筑规模每年将达到9亿平方米。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将持续实施铁路、公路、机场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总体上将保持较高增长,建筑产业作为上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 全球产业加快转移,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机遇。国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加速向成本洼地和市场高地集中,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企业并购、跨地域投资等越来越活跃,这为我市承接国内外建筑产业转移,发展高端建筑制品带来难得机遇。
3 建筑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产业加快升级创造条件。建材工业正在以原材料工业为主体向以加工制品业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建材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部品化、绿色化、智能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建材工业在节能、减排、余热利用以及其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极具发展潜力,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建筑节能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能源战略的着力点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物使用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27%,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
根据《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1990-2013年市政府规范性和政策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 (沈政发[2016]55号),此文件已失效。
关于印发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沈政发[2010]31号
2010年8月21日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发展现代建筑产业是我市应对城市化和推进建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我市产业结构多元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的一个重要支撑。今后6年,是我市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的关键时期,要以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建设为核心,依托远大集团、北方重工等重点企业,加强招商,积极推进园区服务平台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推进法库陶瓷、于洪家具、沈阳国际木材交易中心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共同发展的现代建筑产业空间格局。各地区、各部门要以《规划》为指导,为把我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现代建筑产业之都做出新的贡献。
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规划
现代建筑产业是以满足现代建筑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现代建材产品制造加工业为主体,施工安装、装备制造以及配套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经过多年建设发展,现代建筑产业已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做强做大现代建筑产业,按照市委第105次常委会议和第33次市长办公会议“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决定,编制本规划。
规划期为2010年至2015年,远期目标展望到2020年。重点规划沈阳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
一、产业发展基础和条件
(一)发展现状。
1 历史基础雄厚。我市是全国重工业基地,计划经济时期曾有一批重要的建材企业落户沈阳。原沈阳陶瓷厂、沈阳玻璃厂、沈阳耐火材料厂等企业,均为我国建材行业的知名企业。作为老工业基地,曾为广东佛山、河北唐山、山东博山等地输送了大批陶瓷专业人才。在机械装备领域,沈阳建筑机械厂、沈阳重型机器厂、沈阳矿山机械厂、沈阳水泥机械厂等企业,为我国建材行业和建筑业提供了大量的装备,为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规模优势突出。2008年全市现代建筑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1亿元、工业增加值255亿元,规模以上企业887家,从业人员10 7万人,总资产505 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14 9%和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6 6%,仅次于机械装备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全市第三大优势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09年全市现代建筑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80亿元、工业增加值301亿元。
3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在传统建材领域,基本涵盖了水泥、石材、玻璃、陶瓷等非金属矿物制品领域的产品门类。经过多年结构调整,形成了以集成式多功能墙体(幕墙)业、电梯制造业、建筑工程机械和建材装备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主要产品包括建筑墙体、建筑金属结构、木制品、陶瓷、建筑机电产品、建工机械、建材装备等。
4 拥有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远大企业集团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幕墙供应商,拥有全球22家分公司,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居全国铝加工十强的沈阳辽沈铝业集团铝合金建筑型材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博林特电梯公司已进入国际电梯先进行列,沈阳东芝电梯成为东芝集团研制高品质电梯的重要基地。北方重工、三洋重工、北方交通等企业在建材装备、建筑机械、道路施工机械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电梯、幕墙、大型立磨、大型输送设备、盾构机、人造板材生产线、篦冷机、大型堆取料机、大型建筑塔吊、高空作业设备、筑养路机械等产品具有较高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5 产业呈集聚发展趋势。2008年,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现代墙体、建筑工程机械与建材装备的销售额分别占全市的67%和73%,园区规模以上企业7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14家,拥有沈阳远大、北方重工、北方交通等优势企业。法库陶瓷产业园、苏家屯钢管产业集群和水泥制品基地、东北木材环保产业园、建筑玻璃产业基地、于洪五金产业集群、东北家具集散中心、沈阳板材工业园、东陵铝塑材产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产业聚集区发展迅速。
(二)机遇与挑战。
1 城市化进程加速,产业发展空间巨大。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快推进的进程中,城市化率将从2009年的46%提高到2020年的55%-60%,期间每年的建筑规模将保持在22亿-26亿平方米,其中住宅15亿平方米左右。环渤海和东北地区建筑规模每年将达到9亿平方米。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将持续实施铁路、公路、机场等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总体上将保持较高增长,建筑产业作为上游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2 全球产业加快转移,为产业快速发展带来机遇。国际产业转移,生产要素加速向成本洼地和市场高地集中,跨国公司在更大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企业并购、跨地域投资等越来越活跃,这为我市承接国内外建筑产业转移,发展高端建筑制品带来难得机遇。
3 建筑现代化进程加快,为产业加快升级创造条件。建材工业正在以原材料工业为主体向以加工制品业为主体的方向转变。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建材工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部品化、绿色化、智能化已成为我国建筑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建材工业在节能、减排、余热利用以及其他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方面极具发展潜力,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节点。建筑节能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实施能源战略的着力点之一,目前我国建筑物使用能耗约占全社会能耗总量的27%,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